发布日期:2025-07-05 17:23 点击次数:71
01. 赵维伦再度“被离队”,中国男篮后卫线的未来何去何从?
说实在的,这次中国男篮的公告让很多喜欢赵维伦的球迷有点失望。虽然表面上原因很客观,说他因为是国际新生,需要在旧金山大学完成学分才能迎接NCAA新赛季。但是静下心来想,一直以来,赵维伦在国家队的境遇还真有点“鸡肋”的味道。去年他是自费回国报到,但到了国家队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甚至成了大家口中的“陪练球童”。郭士强当时的态度更耐人寻味,嘴上说要让他参加后面的夏季联赛,结果从头到尾都没见赵维伦有正式登场的机会。这次,他的名字按惯例出现在集训名单里,随后又被通知继续留美,内味儿,真的回来了。
这里面透露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就是郭士强可能对赵维伦这类“希望型”旅外球员确实不感兴趣。原因也许很复杂,但从目前来郭士强更喜欢倚重高诗岩这样的成名“老兵”或者联赛中有经验的球员,而不是去冒险发掘一些还在成长中的青年才俊。中国篮坛老话说得好“大赛要拼经验,小赛练新人。”眼下,这句话在郭士强身上是完全反过来的。亚洲杯看似是一次为未来锻炼队伍的机会,但在郭士强眼中,可能更多是“必须拿成绩保帅位”的战场。
02. 新人依旧没机会?培养计划恐成一纸空谈
这一次赵维伦被“婉拒”的背后折射出一个更大的问题中国男篮这两年的所谓年轻化似乎真成了空头支票。还记得郭士强刚上任时,语气坚定地说过要以“培养新人、着眼世界杯和奥运”为重,但从目前上场的阵容来依旧是沈梓捷、高诗岩、吴前这些熟悉的“老江湖”,敢问一句新人到底在哪里?我们常年吐槽国家队的后卫线上运动能力不够,球商也略显平庸,如今像赵维伦、林葳这样的潜力后卫,并非说实力一定立竿见影,但卫冕班底明明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天花板,你还不让新人通过实战来打磨和成长,那如何培养未来呢?
国家队挂着培养年轻人的牌子,实则用行动“排斥”年轻人,这让人想起近几年CBA里的用人逻辑稳字当头,不冒险让新人上场。如果在联赛层面竞争成绩保饭碗情有可原,那么国家队应该是最好的实验室和锻炼场,而不是老将们的后花园。郭士强若真想拿成绩保住帅位,未尝不可,但一昧地吃老本,“铁打的高诗岩,流水的年轻人”,又怎么可能完成亚洲赛场上的突破?
03. 杨瀚森会不会被召回?这一举动或成转折点
如果对郭士强的执教考量有争议,那么杨瀚森是否真的会被召回无疑是另一个不小的热点话题。年仅19岁的杨瀚森,这次在NBA探花秀选拔中被开拓者选中,虽然只是二轮秀,但已经给了球迷足够的期待。他此前面对媒体也明确表态,如果国家队有需要,他会义无反顾回归效力,但这番言辞背后又有一丝尴尬——假设杨瀚森真的被郭士强“召回”,对于这位刚在美国职篮开启职业生涯的年轻人来是机会还是风险?从个人发展的角度,为了一次亚洲杯短期回归,是否值得付出长远成长的代价,很值得商榷。
但从国家队的视角出发,杨瀚森真的是一块难得的“拼图”。内线一直是中国男篮相对可控的区域,但在国际比赛中,靠吃“错位”活力的球员永远吃不开。杨瀚森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和潜力空间,不能简单将他当作易建联的接班人,而应该是未来一个全新体系里的核心轮换级别球员。如果郭士强继续靠老将“死磕”,需要项目急功近利,杨瀚森被召回的可能性自然就大;但对他本人的职业旅程来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可能毁掉刚刚起步的NBA生涯。
04. “深渊越陷越深”?换帅呼声下的男篮未来
如今距离2027年世界杯只有两年,中国男篮能否咸鱼翻身,这显然是所有球迷关心的重点。郭士强目前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但与其说球迷对他的愤怒源于一次亚洲杯成绩如何,不如说更多是对他决策的不解。每一次赛前说着要培养年轻人,希望用比赛锻炼一批潜力股,但到了真正集合阵容时,总是老班底铁打不动;说着要眼光放长远,但临时又陷入为了短期成绩疯狂补丁的恶性循环;说着要推动中国男篮在国际赛场提档升级,结果始终囿于眼前的舒适圈,举步维艰。
与其说问题出在郭士强身上,不如说问题是整个中国篮球生态的缩影——决策者无法真正从骨子里改变观念,而球员在这套环境下也是“小富即安”。赵维伦、杨瀚森这样的年轻人需要历练成长,而不是成为短视政策下的“背景板”。如果不跳出深渊,这套体系还能走多久?只能任由残酷的现实来检验。
最后还是那句话,赵维伦如今被排除在外或许有点可惜,但对他来这何尝不是一次逆风飞翔的机会?努力在NCAA站稳脚跟,用硬实力去打脸那些质疑。同样,中国男篮如果还想摆脱困境,每一步都需要变得比现在更“稳重”。
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