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美国芯片解禁与稀土博弈:自主自强仍是核心

发布日期:2025-07-26 19:29    点击次数:104

1. 美财长表态:解禁因中国实现“技术达标”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期发表看法:美国政府同意向中国出售高端H20人工智能芯片。她表示:解禁是因为“中国已能制造出同类性能的芯片”。据此,美方评估认为:此举已不构成关键限制。

2. 芯片争夺与稀土博弈:双轨并行的关键战场

高性能芯片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基石。其先进制程技术长期是国际竞争焦点。近年来,芯片及相关核心技术成为影响全球科技供应链稳定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半导体制造设备、材料的获取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另一条大国博弈战线也至关重要:那就是稀土元素供应,尤其是重稀土。它们是芯片、高性能磁体、国防设备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例如,历史上美国稀土产业的兴衰及后期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深刻塑造了当前格局。因此,为保障供应链安全,美国近年来显著加大了投入。其本土稀土开采、精炼和磁体制造等环节均得到重点扶持。

3. 承认“能产”避谈量产,美加速稀土“去中国化”

贝森特部长的言论传递出核心信息:美方解禁决定基于其评估——中国已取得技术突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其表态仅承认了“能生产”(技术门槛突破),却避开了业界最关心的关键指标:大规模量产能力、成本控制及产品良率水平。

恰在此时,两则消息凸显美国加速摆脱对华稀土依赖的决心:美国国防部向稀土企业MP Materials直接投资4亿美元;苹果公司宣布投资5亿美元,与其合作建立磁体制造和回收工厂。追溯历史:MP Materials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主导全球稀土市场,后因环保成本等原因衰落。其起伏,正是全球化供应链变迁的一个缩影。

4. 三重悖论:量产困境、解禁阳谋与安全隐忧

这一系列动作揭示了当前中美科技供应链博弈的主要矛盾:

技术门槛与实际量产能力的矛盾: 美方解禁依据是技术能力达标。然而,此举可能对中国企业量产爬坡形成“反向压力”,影响其扩大市场份额。其风险在于:若国内企业因外部供应恢复而减少国产芯片采购,将不利于本土产业链迭代升级。

解禁与卡脖子的悖论: 美方在芯片领域“示好”,但同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稀土领域寻求摆脱对华依赖。这种“此消彼长”的战略意图不言自明。其根源是:对中国在全球稀土精炼和永磁体供应链主导地位的高度焦虑。

短期利益与长期安全的权衡: 对国内企业而言,重新获得H20芯片供应无疑带来短期便利。但是,过度依赖外购可能导致危险结果:本土先进技术研发和验证投入减少,从而形成新一轮路径依赖。

5. 突破非终点,量产定乾坤;警惕路径依赖,自强方为灯塔

突破价值确认,量产挑战犹存: 美方的“承认”间接证明:中国在H20芯片技术攻关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其意义重大。然而,“能生产”与实现稳定、高效、低成本“批量化生产”仍有距离。这需要时间和市场验证。

稀土卡脖子下的策略性松动?: 值得深思的是,美方明知中方量产能力尚待验证就同意解禁H20。这或反映了其面临关键原材料供应压力时的妥协心态。结合其行动看:对MP Materials的重磅投入,旨在重构本土稀土精炼到磁材制造的完整链条。因此,美方可能希望用有限度的高端芯片技术放行,换取宝贵时间,以在攸关国防和核心制造能力的稀土领域实现“去中国化”。本质上,这是一场各取所需的战略置换。

警惕路径依赖,强化自主生态: 核心建议是,国内科技产业面对高端芯片短期供应恢复必须保持清醒:

避免“重回老路”: 相关部门应考虑制定策略。目的是引导和鼓励国内下游企业在合理框架下优先采购、使用国产先进芯片。关键作用在于:为本土产品的应用反馈、良率提升和成本优化创造市场环境。

聚焦核心能力建设: 无论外部供应如何变化,持续攻克技术瓶颈、提升量产良率、构建韧性供应链,都应是最核心的战略定力。此处需强调:美方的芯片解禁,恰恰是我们在稀土领域保持优势的反向注脚。

着眼未来格局: 当前态势已明:中美在芯片、稀土精炼分离、关键材料等尖端技术领域的“对标突破”已成明牌。双方策略必然是:加速追赶对方的核心优势领域以摆脱牵制。故此,我们应秉持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走自主创新之路。最终目标在于:深度打造不受制于人、完整的科技产业生态体系。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