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06 23:06 点击次数:108
上周,几件重磅的大事落地,暂时消除了不确定性。
第一是7月底的重要会议,这次传递出的信号很清晰。从经济定调到宏观调控,从扩大内需到刺激消费,从科技创新到民生保障,都是稳字当头,努力去完成全年目标。
第二是美联储议息会议,连续5次会议保持不变,同样保持稳定。
第三便是8月1日的关税截止日。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由于市场都有预期,而且很多内容都还有的谈,因此没有太大影响。
现在,市场更多的扰动,还是在于到了3600点上下,大家的心态产生了变化。
从4月8日算起,主要指数都上涨10%有余,像A500ETF易方达(159361)跟踪的中证A500指数涨超14%,虽然不算爆炸性上涨,但胜在持续性不错。不过问题来了,这波行情有个很明显的特点——没有明确的主线,各个板块轮流坐庄,大家就很担心手里浮盈做过山车了。
01板块大轮盘,今天你来明天我上
我们应该有感受,今年的市场就像一个大转盘。
这周科技板块火得不行,下周可能就轮到消费品了;今天新能源涨停一片,过几天可能就是传统制造业的天下。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各行业的表现,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6月份以来,连续两周排名靠前的行业,相关性几乎是负的。用人话说就是,这周表现好的行业,下周基本就熄火了。
还有张图更加直观,它和我们每年的大类资产图有点相似。
把近几周涨幅靠前的行业放在一起,通过不同的色块就能发现,他们变成了一张交织的网。
这种快速轮动的频率,如果你一直押注某个单一行业,很可能就是今天在山顶吹风,明天就在谷底哭泣。
这种“过山车”式的体验,对心脏不好的投资者来说,真的是太刺激了。
0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轮动?
其实这种现象背后有其逻辑。
当前市场资金虽然活跃,但还没到那种鸡犬升天的程度,所以聪明钱会寻找性价比最高的标的。
哪个板块便宜了就买哪个,涨得差不多了就换到下一个,这就形成了明显的轮动效应。
而且现在的投资者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机构投资者比例提高,他们的操作更加理性和专业,不会盲目追高,这也加剧了轮动的特征。
再加上政策面的支持比较全面,没有特别偏向某个行业,所以各个板块都有表现的机会,也都有调整的时候。
03宽基指数:乱流中的定海神针
面对这种快速轮动的市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我觉得最好的策略可能就是选择宽基指数。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宽基指数就像一个平衡器,当某个行业下跌时,其他行业可能正在上涨,整体上能够平滑掉单一行业的波动。
这就像来到大食代美食广场,虽然今天不想吃川菜了,但可以去吃粤菜,总能找到自己想吃的口味。
特别是去年推出的中证A500指数,几乎做到A股行业全覆盖,且分布更均衡,成份股既包含传统的价值股,也有新兴的成长股。在当前这种轮动行情中,它的表现相对更加稳健。
因此,在当前的行情下,通过A500ETF易方达(159361)等指数基金来参与这轮行情,可能会有一定优势。
除了上面讲到较为均衡的行业配置,它在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国防军工等新兴行业的权重相对较高,这些都是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未来成长空间比较大。
第三,A500ETF易方达(159361)产品本身,还受到了资金的高度认可。
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在同类产品中,只有A500ETF易方达(159361,联接A/C/Y: 022459/022460/022930)实现了规模正增长,而且增长还不少,接近30亿。
最后就是费率便宜,这批A500ETF一上市就是地板价,作为底仓型产品,长期持有,费率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点。
04
后市怎么看?
站在3600点上下,大家肯定还是想要对后市有个预测。我觉得与其预测,不如做好应对。
当前,市场大概率会有两种不同的演绎方式。
一种是温和复苏的模式。
如果经济恢复比较缓慢,政策效果显现需要时间,那么市场可能会继续这种轮动上涨的模式,各个板块轮流表现,整体震荡向上。
另一种是加速上涨的模式。
如果政策效果快速显现,经济数据明显改善,那么市场可能会进入更加明显的上升通道,各个行业都会有不错的表现。
不管是哪种情况,在政策面持续友好的背景下,市场的大方向应该是向上的。而在这种轮动频繁的环境中,选择一个配置均衡、能够规避“过山车”风险的产品,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理性,选择合适的工具,可能比频繁操作更重要。毕竟,真正赚钱的不是那些天天买卖的人,而是那些能够坚持正确方向的人。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