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0 19:28 点击次数:159
有一句歇后语:“两亲家打架——为儿女的事。”
诚然,儿女的婚事,小家事,无不牵动着父母的心。
当儿女找了对象,父母马上就承担起了婚配的主导者,去和准亲家见个面,是不可少的环节。
多数的父母,谈起儿女的婚事,喜上眉梢,也顺顺利利。
但是有一部分父母,却从未高兴过,还和准亲家争吵不断,婚事是谈不下去了。
通常,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准亲家很容易翻脸,早知道早改正。
01
对准儿媳、准女婿,从来都没有满意过。
我的堂哥,六十岁出头。
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工作。工作没多久,就找了一个对象——大学女同学。
过年的时候,儿子带着对象回到家。
第一天,堂哥摆酒席,庆祝儿子找了对象。
三天过后,堂哥的脸就黑了,一肚子火。因为儿子的对象,每天睡到中午十二点,对家里的饭菜,挑三拣四。
经过一番了解,还发现儿子的对象,常年都用高端化妆品,一个月的化妆费用,达到了三四千。
儿子月薪八千多,全部给对象管着。到越低,就是一分不留了。
说起来年的安排,儿子的对象来一句:“我是不会去工作的......”
大年初八,按照年前的约定,堂哥要去见一见准亲家,但是堂哥以“太忙”为理由,临时取消见面计划。
准亲家打来视频电话,堂哥气呼呼地说了几句,就挂了。
很明显,堂哥和准亲家见面,还没有开始,就带着情绪,对准儿媳是一百个不满意。
天下父母对儿女找对象,是有一定的期待的。虽然儿女的对象,无法百分百满足期待,起码应该满足一半以上的期待吧。若不能,那就让父母很有情绪。
碍于儿女的面子,父母不得不去和准亲家谈婚事。这谈什么,都会很别扭,都不会有好的口气。脸,就是态度的晴雨表。
几个准亲家,只要有一个人,是脸色不好看的,那么大家要翻脸,就特别容易。毕竟,这婚事之前,谁都不欠谁的,谁都不会随便服软。
02
对彩礼的数量,没有办法达成一致。
再说一说堂哥家的婚事。
虽然堂哥对准儿媳,是一百个不满意,但是儿子却认为,有了这个对象,这辈子就够了。
关于婚事的交谈,连续拖了好几天。
迫不得已,堂哥还是去了女方家,和顺秦家见了一次。
女方的父母,都在广州打工,另外还有一个儿子。
出于家庭经济状况考虑,女方父母这样打算:嫁女儿的时候,要一笔彩礼,作为儿子结婚时的费用。
也就是说儿子娶儿媳,女儿出嫁,双方尽可能平衡,不亏本。这就省去了父母很大的烦恼。
堂哥打听了一下,准亲家的儿子找了一个对象,开了彩礼三十多万。这把堂哥吓得不轻。
要知道,堂哥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前些年买了新房,手头是不宽裕的。
经过几次交谈,女方父母要彩礼二十八万。后来,降低到十八万。
堂哥哭笑不得,丢下一句话:“彩礼是一分都不想给......”
本就对准儿媳不满意,还要承受天价彩礼,这就是“不满意加不满意”,还有什么好谈的。
每个家庭,对彩礼是有一定的估算的,一旦超出了很多,就没有办法接纳了。
俗话说:“亲家交礼,不交财。”
把谈婚论嫁,当成了谈买卖,这难怪有人会翻脸,甚至摔门走人。
彩礼的问题,对于很多家庭,是困扰的。如果没有考虑到双方的经济条件,还有地方的习俗,那就还是谨慎交谈。
如果把彩礼当成礼仪,就好办了。多少都没有关系,只要习俗做到了,就够了。可惜,太多人,把礼仪弄丢了,把利益摆在第一位。
03
有一方实力很强,根本不把另一方放在眼里。
农村有句俗语:“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个鳖亲家。”
通常我们会讲究门当户对,找对象也是一个差不多的人。
但什么事情都有例外,一个穷小子,找了富家女;一个灰姑娘,遇到了王子,都有可能。
就是经济条件差不多的两个家庭,也会有三观不同,精神层次不对等的情况。
有的人,家里钱没有几个,但习惯了趾高气扬,心比天高。
一旦准亲家见面,两方的层次不对等,这交谈就不会很顺。
一个居高临下,一个低声下气,这总有一个人会恼火。
高高在上的准亲家认为,是对方求着自己,非得要促进婚姻不可;自己还没有打算让孩子结婚呢。
低声下气的人,认为对方的态度傲慢,这样的婚姻,不谈也罢了。哪有这样欺负人的。
尤其是女方家庭,看到男方父母很傲慢,会第一时间想到——女儿嫁入这样的家庭,保证会受公公婆婆的气,日子是很难熬的。带着这样的想法,谁还有好的心情呢?
04
解铃还须系铃人。
如果你和准亲家闹翻脸了,也不要总是在气头上,这儿女的婚事,还是要践行下去的。
建议准亲家见面,做到以下三点,把翻脸变成笑脸。
其一,见面之前,彼此充分了解,把家底摸清楚,也做一些准备。
其二,见面时,彼此送上礼物,表达友好。
其三,见面后,两方都充分表达,然后再求同存异,你让一步,我让一步,就好办了。
不管谈了什么,大家都是为了儿女过得更好,目标是一样的。
万一谈不拢,缓一缓,消消气,下次还可以谈,正所谓,好事多磨。
万一儿女扭扭捏捏地结婚了,大不了就马上分家,各自过日子,亲家也不要见面了,眼不见为净。
亲家们,记住了,好好说话,儿女才会好好的。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