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9 22:22 点击次数:156
要问孙策在东吴的成就能不能比孙权高?公元200年,丹徒山那地方,马蹄子嗒嗒嗒地踩碎了江南的晨雾,也踩碎了小霸王孙策的命——才26岁,江东之主就这么没了。
有人说是三个门客刺杀的,可细想,哪是刺杀啊?分明是整个江东对他这个外来者的清算。
他用武力扫平六郡,可到底没在这片土地扎下根。
要说成就,孙策的猛和孙权的稳,从一开始就不是一条道上的终点。
一、小霸王的创业:拿刀砍出来的江东
孙策的创业史,就是一部实打实的硬打出来的历史。
公元191年,他爹孙坚战死,他带着老爹的旧部投奔袁术,结果心里头憋着一股火——袁术嘴上说要是我儿子有孙郎(孙策)一半厉害,死也值了,转头就把孙坚旧部借给别人,让孙策空有个讨逆将军的虚衔,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直到公元195年,他找袁术借了点兵,说要去平定江东,这才有了逐鹿江南的资本。
你猜他带了多少人?才一千多!可他就敢冲——打刘繇(朝廷认的江东正统),他亲自带着敢死队嗷嗷叫地冲垮对方防线,直捣中军大营;打秣陵,他带头往上冲,结果被流矢射中大腿,简单缠了下就接着往前冲。
就这么三年,从历阳一路杀到江东,把刘繇、王朗、严白虎这些土皇帝一个个扫平,硬是把江东六郡(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攥在了手里。
《三国志》说他勇冠一世,有并吞天下之志,真不是吹的!
可这份勇,是拿人命堆出来的。
为了快速稳住地方,他对不服从的势力从不手软。
吴郡太守许贡偷偷给曹操写了封信,打小报告说孙策骁雄,跟项羽似的,建议朝廷把他召入京。
孙策搜出密信,直接把许贡砍了头。
许贡那三个门客逃进山里,后来成了刺杀他的人——你说,这三个复仇者背后,藏着多少被他杀了全家的冤魂?
还有嘉兴王氏、乌程邹氏、乌程钱氏,就因为没按时交粮草,他直接把他们全家都杀了;会稽名士周昕,就因为跟袁绍是老熟人,被他扣个谋逆罪名砍了;道教领袖于吉,因为老百姓都敬他,他直接说这是蛊惑人心,砍了头挂城门上,老百姓偷偷在下面烧纸祈祷——你说,这江东是他拿命和刀砍出来的,可那些被他杀了家人的大家族,心里能没气吗?
二、孙仲谋的沉潜:用忍换了百年基业
建安五年(200年),丹徒山的冷箭让孙策突然没了。
临终前,他拉着孙权的手说:带着江东的兵,在战场上跟人拼命,你不如我;可让大家都尽心帮你守好江东,我不如你。
这话没说错:孙策能打天下,守不住;孙权能守天下,还能让天下为他用。
孙权的守,是从低头开始的。
面对那些被孙策得罪透了的大家族,他没像哥哥那样用刀砍回去,而是拉过来当自己人。
张昭、周瑜是孙策托孤的重臣,孙权拿他当仲父敬着,周瑜当左都督倚着,先稳住了核心;对地方上的大姓,他更敢破格提拔——顾雍、陆逊、朱桓这些人,本来可能是敌人,结果都成了他的股东。
就说陆氏家族,陆绩(陆康的侄子,当年陆家被孙策杀了一百多口)心里记仇,孙权照样重用他;陆逊更是从个书生,一步步升成大都督,夷陵之战一把火烧了刘备七百里连营,成了东吴的擎天柱石。
他还会借别人的力来办自己的事。
赤壁之战前,曹操带了二十万人马南下,江东朝堂上一半人喊投降吧,孙权硬是拍板:打!联合刘备,一把火烧了曹操的船,硬是把不可一世的曹操挡在了长江以北。
后来夷陵之战又干翻刘备,石亭之战再把曹休揍趴下,这才在乱世里给东吴换来了几十年安稳。
他的眼光还不止在中原。
公元230年,他派卫温、诸葛直率一万人出海,跑到了夷洲(现在的台湾)——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到台湾的记录,比后来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有意义多了!对山越(江南山区的少数民族),他也没一味打,设郡县、劝他们种地,让他们从叛乱者变成编户齐民,给江南添了不少劳动力。
三、成就的维度:猛和稳,谁更耀眼?
孙策的成就,是开天辟地的开创性。
他用三年时间,从无到有在江东建了第一个稳定的政权,给东吴搭了个架子。
小霸王的名声,到现在还是猛和厉害的代名词,连曹操都得说:这小子(猘儿),难跟他硬碰硬!
可这成就,带着血腥味。
他的江东是刀划出来的,那些被他杀了家人的大家族,心里的恨就像埋在地下的炸弹,随时可能炸。
后来的事也证明了:孙策弟弟孙翊继位,因为跟孙策一样刚愎自用,没几个月就被部下杀了。
如果不是孙权用几十年的忍和智慧,把这些大家族从敌人变成盟友,孙策打下的江山,早成过眼云烟了。
孙权的成就,是守正出奇的延续性。
他没孙策的猛,却有忍的本事;没孙策的锐,却有稳的格局。
他不光守住了江东,还让东吴成了三国里最稳的政权——从公元221年称吴王,到229年称帝,再到280年被西晋灭,东吴享国五十九年,是三国里最长的。
更重要的是,孙权的守,是为了进。
他开发山越、航海台湾、跟西域通使,让江南从蛮荒慢慢变富庶,为后来东晋衣冠南渡、经济重心往南移埋下了伏笔。
而孙策的开,说到底就停留在割据层面,没给这片土地带来更深的变化。
结语:猛虎和潜龙,各有各的厉害
要是比军事天赋和打天下的本事,孙策绝对是小霸王,是拿热血劈开混沌的英雄;要是比守江山的智慧和长远眼光,孙权是孙仲谋,是拿隐忍守好基业的长者。
孙策的成就是一下子亮瞎眼的辉煌,孙权的成就是慢慢熬出来的百年基业。
历史这东西,从来不是要么A要么B那么简单。
孙策用命告诉我们: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孙权用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就,不在于一时的猛,而在于能不能让这份猛,变成滋养土地的雨露。
所以你看,陈寿在《三国志》里说孙策轻佻果躁,陨身致败,却夸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成大事的人,光靠勇不够,还得有智。
那要问孙策的成就会在孙权之上吗?答案早写在历史里了:他们是东吴的龙与虎,缺一不可——猛虎开路,潜龙守成,这才有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江东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