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9 19:56 点击次数:188
都知道陈赓将军是解放军队伍里的“开心果”,可在1949年,他却和叶剑英大吵起来,叶剑英极其愤慨地表示:你绝不能搞特殊对待!陈赓也毫不示弱,立刻回应:“你也光着脚出去跑跑试试!”
是什么让这两位将军这样大吵出口呢?
1949年深秋,广州城刚从炮火里喘过气来。街面上尚存不少坍塌的墙壁,墙边散落着未收拾的炮弹壳,不时可见身着破旧军服的军人扛着武器行进,鞋面磨得光洁,裤腿上沾着泥土。此刻的广州,宛若一个刚刚脱离病痛的人,表面看似已经复原,内里实则依旧疲弱。
陈赓从廉江前线连夜赶回广州。他的军装上,肩部附着草叶,裤管浸着山野的潮气,刚踏进屋就大声叫嚷,叶主任,务必帮忙解决燃眉之急!我那些同事,鞋底都快被磨破了!
他说的是实话。广东战事爆发以来,四兵团的士兵们一直未曾得到充分休息。他们从粤北一直追击到粤西,在崇山峻岭中与白崇禧的残余部队周旋,每天奔跑上百里路是他们的常态。最初穿的草鞋,没过多久就穿破了露出脚趾,接着便直接赤脚在泥泞中行走。
一名士兵,脚底因摩擦而起的血点密集成片,夜间行军时用布简单包裹,第2天继续奔波,布料与皮肤结实地附着,撕扯时会引发剧烈的牙关紧咬。
陈赓在前线看着心疼。他跪在路旁,拨开一名年轻士兵的鞋子,那双脚明显发红并且肿胀,脚趾上的指甲有两枚已经脱落,上面混杂着泥土和血迹。那个年轻的士兵依然咧着嘴角发笑,对首长说:我们湖南人抗压能力很强,没有关系。陈赓却没跟着笑,内心感到十分难过。
他当这么多年兵,知道打仗靠的不光是枪杆子,还得有双能跑路的脚。现在白崇禧正往海南钻,要是追不上,将来还得费更大的劲。
所以他火急火燎地赶回广州,直奔叶剑英的办公室。他知道叶剑英管着广州的物资,手里肯定还多少有点存货。
陈赓闯进来的时候,叶剑英正对着一摞报表发愁。桌上的搪瓷缸子空了半截,茶渍圈像年轮似的。
这时候叶剑英刚从城外的难民收容所回来那里聚集着两万多名饥民亟待糊口,不乏年长者紧抱着啼哭不止的幼童,也有女性扯下旧絮棉为伤者包扎创伤。
军管会的人告知他,仓库中的粮食仅能维持三天,至于棉衣,即便是半数人员也难以分配齐全。
听见陈赓进门,叶剑英抬头揉了揉太阳穴。他知道陈赓的脾气,直来直去,有啥说啥。果然,陈赓没绕弯子,一进来就坐在椅子上,直愣愣地说:老叶,请准备些胶鞋来,我所在的部队,现在都是用脚底硬撑着走路,如果继续这样,别说追击白崇禧,恐怕连山路都难以攀登了。
叶剑英叹了口气,指着桌上的报表你细想,整个城市仅存这点资源。北方的军队急需冬衣,南方的伤者急需药品,城里的工人急需粮食,究竟该优先满足哪一方?他拿起笔,在单据上划了划,说,橡胶鞋的存货只有三千双,全部分给你,其他部队怎么办?他们同样在第一线拼死作战。
陈赓一听就急了,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上刮出刺耳的声音:他们同样拼尽全力,我手下的同事又如何呢?前些日子我见传递消息的人赶着送信,赤脚在石子路上奔波,脚底都磨得如同破旧布料一般!倘若你站在那山岭上体验一下,光着脚跑完十里山路,就不会再那样说了!
叶剑英也来了气,把笔往桌上一拍:陈赓,你需讲点情理!眼下并非只有你一个部队物资短缺!倘若我单独给你批拨,其他部队上门求助,我拿什么应付?届时军心涣散,战事又怎能顺利进行?
“我不管别的!”陈赓也越说越急,青筋都起来了,我要求我的士兵必须装备鞋袜追击敌人!白崇禧要是逃回海南岛,以后进攻时伤亡的士兵数量会非常惊人!这个后果你难道不思考吗?
两个人互相交谈,音量持续上升,门口的守卫员紧张得无法呼吸,这两位,一位是善于谋划的“大管家”,一个是冲在前线的“急先锋”,此刻却为了一双鞋吵得脸红脖子粗。
吵到最后,还是通信兵闯了进来情况汇报:白崇禧的前卫部队即将抵达雷州半岛,若不及时阻挡,他们便会横渡海峡。
这番话如同冰水倾泻,使两人皆有所悟。陈赓急促呼吸,叶剑英紧锁眉头,室内顿呈寂静,唯闻窗外风拂叶响。过了好一会儿,叶剑英拿起报表,在上面划了个圈:橡胶制品现有三千件,先拨付给你两千件,其余一千件将配发给其他作战单元。
陈赓刚想说话,叶剑英又补充道:物资若不足,需向军需部门交涉,命其前往市镇商铺采购,尽可能多购,开销由军事管理机构承担。务必注意,交易时须诚恳与店家沟通,切忌强行购买,此举旨在赢得民众支持。
陈赓怔了怔,接着发笑,说:老叶你确实有门路!两千双能维持一段时间,其余的我另作安排!他清楚,叶剑英弄到两千双,是费了很大劲的,这几乎占满了广州城一半的橡胶鞋存货。叶剑英目光严厉地扫了他一下,斥责道:别再胡说八道,立刻把鞋子送到前方部队,倘若未能赶上白崇禧的部队,定要追究你的责任!
可以放心,陈赓猛地一拍自己的胸口,接着立刻转身朝外跑去,快到门口时又停住脚步,朝身后喊了一声,对老叶表示了感谢。
叶剑英一言不发,只是摆了摆手,目送陈赓的背影离开门口,随后才拿起文件,在上面又做了些标记,他得重新盘算剩下的物资,给其他部队匀出点棉衣来。
几天后,两千双胶鞋送到了廉江前线。战士们捧着新鞋,有的当场就哭了。有个兵摸着胶鞋的鞋底,说:“长这么大,头回穿这么好的鞋!”
装备了新式军靴的第四部队,犹如装了强力引擎的战车,在山地中疾驰如飞。他们取道捷径,攀越峭壁,硬是在白崇禧的部队渡过海峡之前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廉江一役,击溃敌军三万余人,白崇禧仅余数万人撤往海南,从此一蹶不振。
战斗结束后,陈赓给叶剑英发了封电报,非常短暂:“鞋好,仗赢,谢了。”
叶剑英凝视着电文,露出了笑容。他明白,这次争执并非毫无意义,陈赓领会了他的不易,他同样也体会到了陈赓的迫切。那些投身革命事业的同伴们,确实如此,纵然时有争执,即便偶有纷扰,但在重大关头,他们依然能够团结一致。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