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29 18:48 点击次数:181
美国人最不想提的四件丑事,件件都和朝鲜有关,至今是国耻
一说起朝鲜,咱们脑子里是不是立马就蹦出几个词?封闭、神秘,甚至有点滑稽。可就是这么个在地图上得拿放大镜找的国家,却干出过几件让山姆大叔脸上挂不住的大事,至今都是美国军校里反思的经典案例。
咱们聊聊这些陈年旧事,保准让你对这个邻居有全新的认识。
故事得从1950年那场席卷半岛的战争说起。当时人民军势如破竹,一路把南韩军队和刚介入的美军推到了釜山那个小角落里,眼瞅着就要统一了。
在大田,美军的王牌部队——第24步兵师,碰上了硬茬子。咱们的概念里,那可是机械化部队,武装到牙齿的。结果呢?硬生生被人家给打残了,整个师的建制都给打没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击溃,是成建制的歼灭。更要命的是,师长威廉·迪恩少将,一个五角大楼的明日之星,居然在乱军之中当了俘虏。
迪恩将军也算条汉子,他不是在指挥部里束手就擒的。当时他亲自带队去摧毁坦克,结果和部队走散了。一个人在山里饿着肚子转悠了36天,瘦得脱了相,最后才被两个朝鲜农民发现并俘虏。一个美军少将,沦落到这步田地,这在美国陆军的历史上,简直是奇耻大辱。
这一下,整个西方世界都炸了锅。一个被他们视作“三流军队”的对手,居然能把自己的王牌师连锅端了,还活捉了师长。这事儿,比珍珠港还让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脸上发烧。
第二件,就更有点不讲道理了。时间来到1969年,冷战搞得正火热。美国一架编号EC-121的电子侦察机,慢悠悠地在日本海的公海上空盘旋。
机上坐着31名美军情报人员,耳朵竖得跟兔子似的,搜集着各种信号。在他们看来,这是日常遛弯,公海嘛,谁都能来。
谁知道朝鲜那边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两架米格-21战斗机二话不说就升空了,对着这架毫无还手之力的大飞机就是一通猛揍。EC-121当场就变成了一团火球,栽进了冰冷的海里,31个人一个都没回来。
消息传回白宫,尼克松气得直拍桌子,嘴里喊着要报复,要让朝鲜付出代价。五角大楼也立马调动了“提康德罗加”号航母在内的庞大舰队,组建了第71特遣队,浩浩荡荡开到朝鲜外海。
可这架势摆了几天,硬是一枪一炮都没敢放。为啥?朝鲜那边摆出了一副“你敢动我一下试试”的滚刀肉架势,美国人盘算了一下,真要打起来,自己占不到什么便宜,这事儿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在公海上被人打了脸,还只能自己捂着,这口气,美国海军憋了几十年。
如果说打飞机是“偷袭”,那下面这事儿,就是明抢了。
1968年,一艘叫“普韦布洛”号的美国间谍船,鬼鬼祟祟地在朝鲜东部元山外海活动。船上装备着当时最顶尖的电子侦察设备,任务就是窃听人家的通讯。
朝鲜海军可不惯着它。几艘小炮艇和鱼雷艇一拥而上,天上还有米格机掠阵,直接就把“普韦布洛”号给团团围住了。
美国船员一开始还想反抗,结果人家一通机枪扫射,当场就老实了。整艘船,连同83名船员,还有那些还没来得及销毁的密码机和绝密文件,全都被原封不动地拖回了元山港。
这下美国可真是丢人丢到家了。军舰在公海被完整俘虏,这在现代海军史上闻所未闻。华盛顿那边一边破口大骂,一边调兵遣将,可就是不敢动手。
朝鲜呢,不慌不忙地开起了新闻发布会,把缴获的设备和垂头丧气的美国俘虏拉出来给全世界看。折腾了差不多一年,最后逼着美国方面签下了一份白纸黑字的“道歉信”,承认自己“侵犯领海”,这才把人给放了。
有意思的是,当时负责谈判的美国将军吉尔伯特·伍德沃德,在签字前特意声明,说他是为了船员的自由才签的,这份文件是无效的。可朝鲜人压根不理会他的“口头抗议”,拿着签了字的信大肆宣传。这操作,简直是把外交上的羞辱玩到了极致。
直到今天,那艘“普韦布洛”号还停在平壤的大同江畔,成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船身上的弹孔都还在。每个来参观的人,都能亲眼看看这件从超级大国手里抢来的“战利品”。
第四件事,听着跟电影剧本似的。同样是在1968年,朝鲜派出了一个31人的特种小分队,他们的目标简单粗暴:潜入汉城,干掉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顺手再端了驻韩美军司令部。
这帮人伪装成韩国军人,一路骗过了好几道关卡,硬是摸到了青瓦台总统府的眼皮子底下。要不是最后关头被一个警觉的哨兵识破,历史可能真的要被改写了。
行动败露后,一场惊心动魄的巷战在汉城市中心爆发。这31个人,面对数千名韩国军警和美军的围追堵截,居然且战且退,打得有来有回。
最后的结果是,31人里,29人战死,1人被俘,只有1人成功杀出重围,逃回了北方。而他们给美韩联军造成的伤亡,也高达近百人。这种悍不畏死的战斗意志,让对手都感到不寒而栗。
所以你看,这个我们常常拿来开玩笑的国家,它的历史里,写满了鲜血和强硬。它就像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你可以不喜欢它,甚至鄙视它,但你拿它就是没什么好办法。
它用一种近乎偏执的姿态,在几个大国的夹缝中硬生生活了下来,时不时还能反过来咬你一口,让你疼上半天。这种独特的生存方式,不管你认不认同,它本身就是一段值得我们去琢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