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02 19:10 点击次数:95
高盛研报引爆市场:中小盘股被严重低估
以高盛最新研报为核心,剖析**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仅22%**的现状,对比发达国家50%以上的股票配置比例,说明超10万亿增量资金的潜在空间。结合A股连续净买入数据,指出外资机构正从"观望"转向"抢筹",尤其青睐估值洼地的中小盘板块。
林园"地板价"论背后的长期主义逻辑
解读林园"4500点才是牛市起点"的争议观点,重点分析其推荐的消费、医药板块:
消费龙头PE普遍低于历史中位数,具备抗周期特性;
创新药和中医药受政策扶持,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强调"与嘴巴相关"的投资主线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确定性,对比散户频繁交易导致的收益损耗。
散户与机构的认知裂痕:熊市记忆VS制度红利
通过招商证券"五年周期论"与社交平台散户焦虑的对比,揭示市场分歧本质:
制度改革:转融通规范、退市机制完善优化市场生态;
资金结构:险资、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占比提升;
经济动能:新能源、AI等新质生产力替代地产驱动。
用SVAR模型结论佐证——国际流动性冲击对金融稳定呈长期正向影响,化解"外资撤离"担忧。
投资建议:在分歧中寻找共识
给出可操作的配置策略:
核心仓位(60%):消费/医药ETF+低估值蓝筹;
弹性仓位(30%):专精特新中小盘股;
现金管理(10%):应对短期波动。
提醒投资者关注网信办打击非法荐股的监管信号,避免落入"牛市陷阱"。
慢牛行情的终极考验:时间还是情绪?
总结外资唱多的深层逻辑——中国经济转型的"第二增长曲线"正在形成,引用工业互联网3.5万亿经济带动效应等数据,强调短期波动不改长期趋势。最后以霍尼韦尔中国总裁"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的发言收尾,强化专业机构与产业资本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