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11 17:22 点击次数:76
文︱陆弃
近日,德国企业破产潮不断升级,已达到十年来最高水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有约1.19万家企业宣告破产,涉及员工14.1万人。这组令人震惊的数字不仅揭示了德国经济正在经历的严重衰退,更暴露出其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和对外依赖的脆弱性。而这一切背后,美欧之间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贸易博弈,正如烈焰一般,烧穿了这个“欧洲经济引擎”的肌理。
德国经济曾被誉为欧洲的支柱,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长期支撑着其稳定增长。然而,这个曾经的经济奇迹如今却陷入了沉重的困境。数据显示,企业破产率比去年同期激增9.4%,而这背后的根源,绝非偶然。需求疲软、成本上升、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叠加,成为压垮这座经济大厦的最后一根稻草。尤其是美国对德国商品出口的潜在关税威胁,更是给德国出口商蒙上了巨大的阴影,使得本就脆弱的德国经济雪上加霜。
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季度虽然小幅增长0.2%,但这并不能掩盖经济深层次的病症。作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与欧盟之间悬而未决的贸易谈判,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对抗色彩。慕尼黑经济研究所指出,关税威胁的阴云仍笼罩在谈判桌上,出口商的信心指数从5月的-5.0继续下滑至-7.4,明显表现出对未来市场的悲观预期。可以说,德国经济如今正陷入由美国制造的贸易战漩涡,无法自拔。
更值得警醒的是,这场危机绝不仅仅是表面的贸易摩擦那么简单。它深刻暴露了德国乃至欧洲经济的结构性弊病。德国高度依赖出口市场,尤其是对美出口规模庞大,且制造业成本持续攀升。能源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环保法规的压力,叠加全球经济放缓,形成了多重夹击。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资本流动受限,破产率飙升成为必然。更糟糕的是,随着破产连锁反应的加剧,这场危机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波及整个欧洲乃至全球经济链条。
德国的经济困境还揭示出美欧关系的本质:所谓的“盟友”身份掩盖不了其竞争和遏制本质。美国打着保护本国产业和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旗号,频频对欧盟尤其是德国施压。无论是关税威胁,还是技术限制,美国正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削弱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遏制欧洲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上升。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博弈,给德国带来的是难以承受的代价。
此外,德国经济的疲软也折射出欧洲整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和政策应对乏力。欧盟内部结构调整迟缓,财政刺激不足,创新驱动乏力,使得整个欧洲市场活力受到压制。德国作为欧盟的龙头,理应承担起引领改革和创新的责任,但面对外部冲击,德国似乎缺乏足够的韧性和应对措施。加之内部政治博弈和社会分裂,经济政策难以快速有效出台,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滑的趋势。
面对眼下的破产潮和经济下行,德国政府和欧盟急需正视问题的严峻性,不能再抱有幻想或被动应对。应当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对单一出口市场的依赖,加快能源转型和数字经济布局,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同时,必须积极推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争取更加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避免因贸易摩擦陷入更深的泥潭。
但从现实来看,美欧贸易博弈短期内难有明显缓和,德国企业破产潮可能还会继续升级,经济衰退阴霾将挥之不去。这一切,也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警示:美国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仅伤害欧洲盟友,也扰乱全球市场稳定,最终损害所有国家的利益。
中国在此背景下,应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深化与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的经贸关系,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和产业链自主可控,避免陷入他国贸易争端的牵连。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推进内外双循环发展战略,提升经济质量和竞争力,为世界经济稳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总之,德国企业破产潮绝非偶发事件,而是全球经济重构背景下的必然产物。美欧贸易冲突和经济结构性问题交织,正在撕裂昔日繁荣的“欧洲经济引擎”。德国及欧洲必须痛定思痛,正视现实,主动求变,否则这场危机只会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整个欧洲经济陷入更深的困境。国际社会也需警惕美国霸权主义带来的风险,推动多边合作和公平贸易,方能实现全球经济的稳定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