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8-12 00:29 点击次数:84
有些话,以前只敢在心里想想,或者在自己小圈子里说说。
说出来,是会吓到人的。
以色列有两位部长,官不小,一个管国家安全,一个管财政。他们就这么直接说了出来。
“加沙不应该有200万人。”
“如果那里只有10万,或者20万阿拉伯人,那战后的话题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们还给出了一个方案,叫“鼓励自愿移民”。
听着真新鲜。怎么个“鼓励”法?我猜,把一个地方炸成废墟,断水,断电,没有食物,没有医院,可能就是他们能想到的,最有效的“鼓励”了。
这听起来,像不像一个疯子在说胡话?
一开始我也这么觉得。
直到我看到了另一份东西,一份商业计划书。
有人正儿八经地提议,要把战后的加沙,改造成“中东的里维埃拉度假区”。
里维埃拉,法国南部的黄金海岸,蔚蓝的地中海,沙滩,游艇,奢华酒店。
他们想在加沙复刻一个。
把这片土地上的人清走,然后,让以色列的家庭搬进去,盖起一栋栋度假别墅和商业中心。
这么一看,那两个部长的“疯话”,好像突然就跟一份商业蓝图对上了。
一个负责清人,一个负责画饼。
这就让人背后发凉了。
一片打烂了的土地,为什么有人会当成宝贝,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抢到手?
答案可能就埋在脚下。
加沙靠着地中海,那片海域下面,藏着一个叫“加沙海洋”的天然气田。
规模很大,探明的储量,超过一万亿立方英尺。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能让一个地方瞬间暴富的资源。
这笔钱,这笔巨大的财富,按道理,跟巴勒斯坦人有关系。但这么多年,以色列一直封锁着,他们根本没办法开采。
现在,你再想想。
如果能彻底控制加沙,那这片气田归谁?就再也没有争议了。
这不再是简单的土地问题,这是一笔万亿级别的生意。有了它,以色列不仅能解决自己的能源问题,还能摇身一变,成为能源出口国。
“存地去人”这个疯狂的想法,一下子就有了最实际,也最冰冷的经济动机。
但如果你觉得,这一切只是为了钱,那可能还是想简单了。
有时候,驱动一个国家做出疯狂举动的,是比钱更诱人的东西。
是那种,能改写世界格局的野心。
你肯定知道苏伊士运河,埃及的命根子,也是全世界海运的咽喉要道。谁控制了它,谁就在全球贸易中有了巨大的话语权。
以色列一直有个想法,一个被讨论了很久的超级工程。
叫“本-古里安运河”。
他们想自己也挖一条运河,从红海的亚喀巴湾,一路穿过内盖夫沙漠,直通地中海。
一旦建成,全世界的货船就多了一个选择,不用再挤在苏伊士运河了。
这是要直接挑战埃及的地位,也是要改变整个中东地缘经济版图的一步大棋。
你打开地图看看,这条运河的设想路线,它在地中海的出口,离哪里最近?
没错,就是加沙。
一个不稳定的加沙,一个充满敌意的加沙,就像一颗钉子,死死地钉在这条未来运河的脑门上。
任何一个理智的规划师,都不会允许自己耗费千亿打造的超级工程旁边,存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所以,你看。
清空加沙,不仅仅是为了度假区,也不仅仅是为了天然气。
更是为了给这个能让以色列“国运”升级的世纪工程,扫清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障碍。
当一个计划,既有来自高层的公开叫嚣,又有商业开发的具体蓝图,还有万亿财富的诱惑,甚至能和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挂上钩时。
它就不再是“疯话”了。
它成了一个正在被认真讨论,并且一步步推进的议程。
当然,这么激进的想法,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
但在今天的以色列,主导风向的,恰恰是声音最响亮,思想最极端的那批人。
这些右翼势力,在年轻人里非常有市场。他们从小被灌输的理念就是,这里的一切土地,都是“犹太祖先之地”,不存在什么“两国方案”。
妥协?不可能。
他们要的是全部。
这种思潮,从民间,到议会,再到内阁,最终影响到了最高层。
总理内塔尼亚胡,最近准备召集他的安全内阁,商量一件事。
这是以色列官方,第一次公开承认,他们打算在战后,全面占领并控制加沙。
一个完整的链条形成了。
从极右翼部长们的公开叫嚣,到商业精英的度假区蓝图,再到总理的官方确认。
曾经那个还需要掩饰一下的“吞并”野心,现在,被直接摆上了桌面。
战争的硝烟,终会散去。
但在那片焦土之下,一张关于土地、财富和未来的新地图,它的轮廓,似乎已经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