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塔山战罢蒋介石欲除阙汉骞?1944年便已埋下隐患

发布日期:2025-10-10 06:35    点击次数:117

古时候,孔子说过,“只看外表判断人,我错过了子羽。”现在我们可以说,只凭长相评价人,老蒋错过了阙汉骞这样的能人。

古时候,孔子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因为看脸而错过了子羽”,这是因为子羽长相普通,甚至有些丑。孔子当时觉得人长得好不好看能反映出内心的品质,长得不好看的人,心地也不会好。但后来孔子发现错了,子羽实际上是个非常有德行的人。

老蒋特别看重阙汉骞,是因为阙汉骞不仅长得英俊,还擅长书法。

据说老蒋用人的方式受到了曾国藩的影响,但他在这方面的能力远远不如曾国藩。比如,看起来正直的阙汉骞,实际上是个大贪官。

塔山之战是解放战争中让老蒋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老蒋很是困惑,为什么拥有多个美军装备部队,还受到飞机狂轰和舰炮猛烈攻击的支持,仍然无法突破那并不算险峻的塔山防线呢?

一听说锦州被东野占领,蒋介石立即乘坐“美龄”号飞机前往葫芦岛。一下飞机,他就直接乘车赶到了54军的指挥中心,见到在场的指挥官们就非常生气。

要是阙汉骞不反驳,不管蒋介石怎么责备,他只需低着头不说话就行,毕竟他们俩的关系非比寻常。

之前,阙汉骞还在极力恭维老蒋,说他到来如同十万大军,这让老蒋心情大好。

他担任“土木系”2号部队第54军的军长,是黄埔四期生中最早晋升此职位的学员,地位非常特殊,背景深厚。再加上老蒋对他特别器重,只要阙汉骞不反对,老蒋绝不会对他施加压力。

可能是觉得自己受宠就任性起来,也可能是担心老蒋发火后会迁怒别人。老蒋以前就有这样的情况,只要他觉得丢脸,就会让别人跟着难受。这种事在蒋家历史上并不少见。如果不为自己说句话,恐怕就要背负很多指责了。

蒋氏还没等阙汉骞开口解释,就冲他发起了满腔怒火,骂他不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而是一个“害虫”,还下令把他抓起来处死。

要是没有顾祝同的尽力调解,性子急躁的蒋介石可能会当场下令处决阙汉骞。

阙汉骞说,他已经使出全身力气攻打塔山了。攻不下塔山,并不是因为他不够努力,而是敌人实在太强大了。

蒋氏对此有不一样的观点,他说阙汉骞这些人就像过河的鱼一样多,不是毫无根据的。

蒋氏说,那些装备精良的部队为什么攻打塔山很长时间都没能赢,表面上是因为敌人很强,不轻易放弃,但真正原因是我们内部有人截留军饷,让士兵们缺乏战斗动力。

否则,蒋氏骂这些人的话,就应该是没用,而不是“蝗虫”了。

蝗虫来了就是说哪里的植物都会被吃光,一片荒凉。

阙汉骞必须被处决。他缺乏分寸,不懂察言观色,还敢在蒋氏情绪激动时反驳。实际上,蒋氏对他的不满早已存在,早在1944年就开始了。

阙汉骞是黄埔四期的学员,他在军队里的进步非常顺利,两次得到了蒋介石的特别晋升。

第一次是在淞沪会战期间。

阙汉骞那时候是18军14师79团的上校团长,他工作能力强,刚一开战,不到两个月,蒋介石就特别提拔他,让他担任14师40旅的少将旅长职务。

阙汉骞在黄埔四期生中,成为首位晋升为少将军衔并担任旅长的人。

这位少将的头衔是基于职务,而不是军衔级别。不过,在当时,能有这样的身份已经是非常难得的荣誉了。

与后来那些声望更高的将领相比,淞沪会战期间,胡琏虽然也获得了旅长的职位,但授衔的时间比阙汉骞晚,而张灵甫当时还是上校团长。

图片来自互联网

阙汉骞的时间比胡琏和张灵甫都要早。

1939年7月5日,阙汉骞接任了14师中将的领导职位,而当时的胡琏还只是11师的一名副职干部。

1941年,胡琏担任了70军预9师的领导职务,但这个师的实力比不上14师。直到1942年,胡琏才被提升为11师的领导。

张灵甫后来当上了第74军第58师的师长,这个位置原本是廖龄奇的,但因为廖龄奇在战斗中逃跑被撤职了。如果没有这些变故,张灵甫可能要等到1942年才能升到师长的位置。

有人可能会问,14师怎么能跟11师比呢?

第11师在土木工程部队中算是顶尖的,第14师则是稍微次一点的主要力量。这两支队伍加上另一支师,过去都归第18军管,同是三大整编师之一,战斗力相差无几。

还有一些人认为,胡琏晋升比阙汉骞慢,主要是因为他在11师打下的基础深厚,难以离开。他还曾在陈诚面前说过,“我对11师深爱不已”。这种心态,也对胡琏的晋升有些影响。

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但这其实是胡琏故意营造出来的假象,他真实的想法并非如此。

这件事儿发生在胡琏当11师营长的时候。

18军在进行人员调整时,陈诚想让胡琏离开11师,去14师任职。但胡琏坚决反对,他非常珍惜11师,愿意继续留在那里,哪怕只是个普通士兵。

陈诚感到非常感动。

胡琏的真正想法是,作为营长,如果在14师任职,与11师相比,显然离所谓的“土木系”核心圈子要远得多。留在11师则会更接近。

要是把陈诚调去14师担任团长,胡琏肯定马上答应。

1943年10月14日,阙汉骞被任命为第54军副军长兼14师师长,军衔晋升为中将。

在蒋系部队中,如果副军长同时担任师长,说明他的权力很大。但如果提拔副军长时不让他兼任师长,那这个职位就只是个形式上的职务。

如果有一天,那位同时当副军长和师长的军官不再兼任师长的职位,那么这就意味着他得到了更高的晋升。

1944年5月,阙汉骞卸下了师长的职务,因为他当时已经代理了54军的军长。

按照惯例,代理职务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半年。所以可以推测,阙汉骞大概在1944年10月左右接任了54军军长的职位。

通常来说,从黄埔四期的学生中挑一个人当军长并不稀奇。但如果熟悉蒋介石部队的升职规则,就能看出阙汉骞这次的升迁并不简单,这意味着黄埔四期的学生已经开始逐渐进入高级指挥岗位了。

阙汉骞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中最早当上军长的人,他的晋升速度比后来非常有名的胡琏和张灵甫还要快得多。

老蒋两次破格提拔阙汉骞,对他可谓十分器重。

在那个瞬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蒋家的人揭发了阙汉骞的贪污行为,二是阙汉骞带领部队进入印度,遭遇了他一生中最耻辱的时刻。

1944年,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结束后,蒋介石带领一众将领前往南岳忠烈祠祭奠先烈。

仪式结束后,蒋氏一边散步一边参观,无意间发现了很多设计别致的宅院。她随口问了几座房子的情况,没想到竟然得知其中一座竟是阙汉骞的家。

蒋氏心里顿时感到不舒服。

在抗日战争那会儿,他一个当兵的,哪来多余的银子干这些事?这钱到底是打哪儿来的?一定要报告给军法处,查清楚这笔钱的来路。

当大家都以为蒋氏只是随便说说时,她又补充道,无论调查结果如何,这栋房子必须马上收回,用于公共用途,并且要宣布是以她的名义没收的。

蒋先生说完后,就决定不再游览衡山了,他转身往山下走去,边走边大声说,那根本不是黄埔军校的精神。

蒋氏对此事并未多加追问。当时,阙汉骞正带领部队加入中国驻印军,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这个时候恐怕也不适合在内部引发争端。

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不过在蒋氏看来,阙汉骞的影响力减弱了一些。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一件事,阙汉骞带着队伍到了印度,第五十四军的前锋部队第十四师的士兵们被留了下来,而所有的军官都被送回去了。

这件事气坏了阙汉骞。

五十四军是一支甲等部队,下辖三个作战单位。第十四师和第五十师是主力部队,而第一百九十八师则是一支较新的队伍,作战能力相对弱一些。

幸好阙汉骞发现了问题,迅速命令准备出发的198师停止行动,这才保住了一个师的兵力。

这件事情很快就被解决了。

陈诚亲自安排,把第十四师和第五十师分别调到了新六军和新一军里,还给第五十四军增加了两个师的兵力,大家都很满意。

这下陈诚可乐了,说明新1军和新6军内部都有“土木系”的传承。

为了安抚阙汉骞的不满情绪,1944年7月,他被正式任命为第54军的军长。作为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毕业生,他是黄埔学员中第一个担任军长职务的人。

1947年7月,第54军改成了第54师,它下面有整编第8旅、整编第36旅和整编第198旅。

从血统上说,这三支部队都不是“土木系”的嫡系部队。

整8旅本来是属于胡宗南的部队,而整36旅则是从德械第36师演变来的。这个师是宋希濂的核心部队。尽管这两个旅都具有一定的战斗力,但与阙汉骞并不完全一致。

198旅起初并不属于“土木系”的老队伍,而是后来才成立的。旅长叶佩高有着丰富的经验。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土木系”早期的重要成员并且受到胡琏的排挤,凭借他的资历和战绩,原本应该升任18军的军长。

因此,阙汉骞对阙明凯不太信任,找个理由把他调离了岗位。

1948年春天,第54军从青岛调到了锦州的指挥中心,之后驻扎在锦西战线附近。

第36师被留在青岛,让第54军的兵力变得不足。于是,范汉杰将“交总”改组后的暂编第57师调拨给第54军使用。

一到锦西,阙汉骞就觉得机会来了。因为战争的影响,大凌河那边的钢铁厂已经停工,厂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钢材。

民间交易不畅,并不意味着军队运输有问题。阙汉骞联系了54军的部分师长,把钢材分别运到天津和上海出售。

更过分的是,那些用来建造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钢筋也被私下卖掉了。

阙汉骞发现单纯转手货物赚不了多少钱,他发现上海等地的黄金买卖比较容易赚钱,于是把军费换成金条去投资。

这样一来,部队的军饷就发不出来了。等到军饷好不容易发下来,士兵们领到的却是贬值严重的金圆券。

如果阙汉骞在军饷刚领到手时就分发下去,那时金圆券贬值的程度还不算太严重,还能流通使用。但等到几个月之后再发放,金圆券就完全没用了。

士兵们气得当场就把那些金圆券撕个粉碎,当着那些官长的面。

那个时期,许多蒋派人士为了追求利益,甚至放弃了最基本的尊严。

图片来源自互联网

比如,当黄百韬牺牲的时候,蒋介石给了他的家属十万元金圆券作为补偿。

如果那时候能把抚恤金及时送到黄百韬家人的手中,或许还能有点用处。但负责发放抚恤金的单位拖了好几个月才把钱交出去。等那个时候,那十万元金圆券已经不值一文了。

这几个月负责发放抚恤金的人员,把抚恤金用在了什么地方呢?他们肯定参与了黄金买卖活动。

这种情况越来越多,54军的战士们越来越不满,他们说得非常明确,有钱才会卖力,如果没有报酬,自然不会全力以赴。

部队抱着这种心态上战场,能赢吗?简直不可能。

除此之外,阙汉骞在54军中还实行了不同的对待方式。

按照老规矩,54军的三个师要轮流上阵。在第8师已经参加过一次战斗后,本来应该轮到阙汉骞指挥的198师上场。但关键时刻,执行塔山进攻任务的还是第8师。

第八师的官兵们有些不满,阙汉骞对此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他认为第八师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部队,作为资历较老的队伍,理应起到表率作用,带领新成立的部队多学习和参考。

第8师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最初是湘军的一部分,而师长陶峙岳后来成为了起义的领导人。

在抗战胜利之前,第8师被胡宗南的部队吞并,后来被编入了第54军。

范汉杰曾是胡宗南的部下,与第8师关系密切,因此他总是让第8师承担重要任务。阙汉骞对此感到怀疑,他不可能容许范汉杰在他的队伍中培植势力。

既然攻打塔山是为了救锦州,那么范汉杰认为重要的部队不先出击,会是谁冲锋呢?

阙汉骞心里很生气,因为第8师根本不想真正打硬仗。每次遇到东野四纵的强烈反抗,他们就马上撤退。这样反反复复折腾了好多次,第8师虽然损失惨重,但始终没能拿下塔山阵地。

尽管如此,阙汉骞并没有动用他最精锐的198师去突击,而是让刚从海上登陆的王伯勋的39军和林伟俦的第62军率先发起进攻,同时把54军的198师和暂编第57师安排在锦西和葫芦岛负责防御。

第六十二军的状态还好,但第三十九军是从海上赶过来的,士兵们因为船上的颠簸都感到很不舒服,根本没办法上战场。如果让这样的部队去攻打塔山,这不是在让他们白白送命吗?

站在一旁的侯镜如看透了局势,便更加不愿意把92军派上战场。

当时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如果阙汉骞能把198师和暂编57师迅速派到前线,虽然可能打不破东野四纵的防线,但对62军、39军和92军来说,肯定是个很大的鼓舞。这样一来,战场局势或许会有新的变化。

汉骞在危急时刻还保存实力,把邻国当作挡箭牌,难怪他们用十一支军队在塔山前顽强抵抗。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当锦州被东野夺回后,蒋军从塔山前线撤退时,阙汉骞却让已经损失惨重的第8师留守断后,而让几乎完好无损的198师优先登船撤离。

这些行为真是让人无法忍受,蒋氏忍不住把他们称为“害虫”。难怪大家想要将他们绳之以法。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