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7 09:49 点击次数:153
在植物引种与生态培育领域,将异域珍稀物种成功本土化并实现果实量产,始终是科研与农业从业者追求的目标。近日,一则关于非洲猴面包树在广东湛江结出十几斤果实的消息引发广泛讨论,这种被称作“生命之树”的特殊树种,不仅打破了“仅能在非洲存活”的认知,其果实规模甚至超过原产地,成为广东生态农业发展的又一亮眼成果。这一事件背后,是农业从业者十八年的坚持与探索,既展现了我国南方地区优越的生态适配性,也为珍稀树种的跨地域培育提供了宝贵经验。
引种起源:十八年前的跨洋“牵手”
时间回溯到十八年前,也就是2007年前后,广东湛江一家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林荣振,在一次前往非洲马达加斯加的考察中,与猴面包树结下不解之缘。彼时,他在当地看到这种树干粗壮、形态奇特的树种,了解到其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既能作为景观树美化环境,果实还可食用、树干能储水,被当地居民称为“沙漠里的生命之树”,便萌生了将其引入国内培育的想法。
经过多番沟通与准备,林荣振从马达加斯加带回了猴面包树的幼苗。最初的幼苗仅有手指粗细,纤细的枝干与嫩绿的叶片,很难让人联想到它日后能长成三人合抱的参天大树。随后,他在湛江麻章区选定了一片约1000亩的土地,作为猴面包树的培育基地。这片土地位于雷州半岛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土壤以红壤为主,透气性与排水性良好,从气候与土壤条件来看,与猴面包树原产地的热带草原气候有一定相似性,但具体适配度还需时间检验。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说这种非洲树种在广东活不了,更别说结果了。”林荣振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最初培育阶段,身边不乏质疑的声音,但他始终坚持对土地与树种的判断,组织团队查阅大量资料,根据湛江的气候特点调整灌溉方式与施肥方案,为幼苗搭建遮阳棚抵御夏季强光,在冬季低温时采取保温措施,一点点摸索适合猴面包树生长的本土化培育模式。
培育突破:从存活到挂果的漫长等待
猴面包树的生长周期远比普通树种漫长,根据植物学资料显示,这类树种通常需要生长20年以上才具备结果能力。在湛江麻章区的培育基地里,林荣振与团队度过了十几个春秋,看着幼苗从手指粗细长到手臂粗壮,再到后来树干逐渐变得敦实。期间,他们经历过台风天气对树木的摧残,也遇到过病虫害的困扰,每次出现问题,都要组织技术人员反复研究解决方案,确保树木能够健康生长。
随着时间推移,基地里的猴面包树逐渐适应了湛江的环境,树干越来越粗壮,树冠也愈发繁茂。到2025年,距离引种已过去十八年,基地里终于传来好消息——两棵树率先达到了结果要求,枝头开始挂出绿色的果实。据湛江当地官方平台发布的信息显示,这两棵结果的猴面包树,后续还将有更多同伴陆续进入结果期,意味着此次猴面包树引种培育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走进麻章区花村的猴面包树林,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叹:其中一棵结果的树上,悬挂着两百多个绿色果实,每个果实都像一个圆润的绿炮弹,沉甸甸地垂在枝头,最大的果实称重后发现重达十几斤,比普通西瓜还要重。树干底部粗壮得惊人,三名成年男子伸出手臂环抱,才能勉强将其围住,树皮呈现出深褐色,表面布满不规则的裂纹,仿佛在诉说着十八年来的生长故事。林荣振站在树旁,用手轻轻触碰果实,语气中难掩喜悦:“当初种下的时候,真没想到它们能长得这么好,果实还比非洲原产地的大,这十几年的心血没白费。”
品种优化:筛选高产优质母树
在培育过程中,林荣振并未满足于树木存活,而是进一步开展品种优化工作。他带领团队对基地里的猴面包树进行细致观察,记录每棵树的生长速度、树形特点、抗逆性等指标,尤其是在树木开始出现结果迹象后,更是重点跟踪果实的数量、大小与品质。
通过多年的对比与筛选,他们最终挑选出一批挂果多、品质优良的母树。这些母树不仅树形健壮,抗病虫害能力强,果实产量也远超其他树木,高产单株一次可结果100到200个,且果实个头均匀,果肉饱满。林荣振介绍,这些优质母树将作为后续繁殖的重要资源,通过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方式,培育出更多适应湛江环境且高产优质的猴面包树幼苗,为扩大种植规模奠定基础。
除了在湛江的主基地,林荣振还尝试在广东其他地市推广种植猴面包树,比如河源等地。他带着培育好的幼苗,在当地选择不同气候与土壤条件的地块进行试种,定期监测树木生长情况。经过多年实践对比发现,湛江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最适宜猴面包树生长,无论是树木生长速度还是果实品质、大小,都优于其他试种地区,甚至比非洲原产地的表现还要出色。这一发现,更加坚定了他在湛江扩大猴面包树种植规模的信心。
猴面包树的“多重身份”:既是“生命之树”也是“宝藏树种”
很多人对猴面包树的了解,可能仅限于其奇特的外形,却不知道它为何被称为“生命之树”。实际上,这种来自非洲的树种,全身都是宝:它的树干虽然看起来粗壮,但木质疏松,内部结构如同海绵,具有极强的储水能力,在干旱的非洲草原上,当地居民遇到缺水情况时,会在树干上钻孔取水,满足饮水需求;树高通常不超过20米,但胸径可达15米以上,树冠直径常超过50米,巨大的树冠在炎热天气下能提供广阔的阴凉,成为动物与人类的天然休憩场所;更令人称奇的是,猴面包树的寿命极长,部分植株可存活5000年以上,是植物界有名的“长寿树”。
从经济价值来看,猴面包树的果实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藏食材”。果实成熟后,果肉会逐渐干燥,口感类似于面包,这也是“猴面包树”名称的由来——在非洲原产地,每当果实成熟,都会吸引成群的猴子前来采食。干燥后的果肉可以进一步加工:磨成极其细滑的粉末后,可加入粥、麦片、酸奶中,既能增加风味,又能补充营养;由于果肉本身带有一定的黏性与酸味,还可作为汤料的天然增稠剂和酸味来源,为菜肴增添独特口感;甚至可以替代部分面粉,用于制作面包、饼干和蛋糕等烘焙食品,在健康饮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林荣振表示,未来他们计划围绕猴面包树打造产业链,除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还将研发果实深加工产品,比如猴面包树果干、果粉、果汁等,让这种来自非洲的“宝藏果实”走进更多消费者的生活。同时,也希望通过发展猴面包树种植产业,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为周边农户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珍稀树种培育的启示
广东湛江成功培育猴面包树并实现结果,不仅是一次农业引种的成功尝试,更具有多重意义。从生态角度来看,猴面包树作为一种适应性强的树种,能够在湛江良好生长,丰富了当地的植物多样性,其巨大的树冠与储水能力,还能在调节局部气候、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经济角度来看,猴面包树的果实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有望形成新的农业产业链,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