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18 19:34 点击次数:180
在乌克兰战火连天的战场上,幕后外交角力亦波涛汹涌,一场关乎派遣军队的安全保障之争正愈发激烈。法国总统马克龙于巴黎公开发声,宣布26个国家已达成共识,承诺在乌克兰实现停火或签署和平协议后,将组建一支多国联合部队,进驻乌克兰以执行安全保障任务。与此同时,俄罗斯军方高层透露,今年乌克兰军队的伤亡人数已累计超过34万。面对西方媒体炒作“中国可能加入国际维和部队”的传闻,中国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战损严重,26国承诺增派兵力。
乌克兰东部战线的冲突持续僵持不下,顿涅茨克的红军城以及康斯坦丁诺夫卡等地,每日都沉浸在枪炮的硝烟之中。俄乌两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双方均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据俄方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乌克兰军队已有34万人伤亡。而乌军也并未停下反击的脚步,尤其是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更是前所未有。乌克兰的国防体系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俄罗斯方面表示,乌克兰今年已有62%的关键军事工业设施遭受了空袭,乌军的后备力量已接近枯竭,而作战部队的满编率也仅剩四成以上。当前战场局势对乌克兰愈发严峻。在此紧急关头,法国总统马克龙于巴黎主持召开了“志愿联盟”会议,并在会议结束后宣布,共有26个国家同意在未来向乌克兰派遣地面、海上以及空中部队。
各国派兵计划意图不明
尽管26个国家达成了共识,然而各国的立场却呈现出显著的分歧。英国与法国在协议中表现得尤为积极,而德国与意大利的态度则显得较为谨慎。美国虽然表面上表示了支持,实则并不愿意过度卷入其中。特朗普的言辞显得模棱两可,既未排除与普京进行直接对话的可能性,亦未明确对派遣军队的计划表示支持。
马克龙重申,该部队将不会派往前线,其部署将仅在乌克兰实现停火或签署和平协议之后,针对特定区域进行。该部队的核心使命在于保障乌克兰军队的规模与战斗力不受限制,并协助乌克兰重建其防御体系。德国总理默茨公开发言,即便在停火之后,也不会轻率派遣军队,他强调必须对所谓的“安全保障”框架有清晰的认识。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对此持保留态度,他暗示法国应当自行承担派兵所带来的风险。
中国拒绝参与西方行动。
近期,一些西方媒体开始炒作“中国可能加入国际维和部队”的消息,此举在国际舆论场上引起了广泛的猜测。对于外国媒体的接连提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表示:“这些报道并不符合事实。”中国方面强调,乌克兰危机的症结在于地缘政治的博弈,解决之道唯有通过对话与协商,而非诉诸武力。中国并无计划,也无意参与乌克兰任何形式的维和行动。中国的使命是架设和平的桥梁,而非派遣军队介入。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国立场始终如一且明确无误:我们倡导和平,反对任何火上浇油的行为。
普京设红线,国际博弈升级。
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于26国联合派遣军队的计划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他明确警告,一旦北约部队踏入乌克兰领土,它们将自动成为俄军合法攻击的对象。普京重申,只有在确保俄罗斯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乌克兰的安全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妥善解决。同时,他也指出,目前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对话并无实质性意义,因为从法律和技术角度来看,尚不具备对话的条件。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纳西方援助的同时,亦坚决拒绝了与莫斯科进行谈判的提议。他屡次在公共场合明确表态,虽对普京展开对话持开放态度,却决不踏足莫斯科。鉴于俄乌两国间的互信缺失,实现停火的希望尚遥不可及。西方国家所提出的“安全保障部队”构想,实则旨在确保在停火之后,能够掌握乌克兰局势的主导权。
普京的警告依旧回响在耳畔:“敢于挑战,就敢于反击”。尽管26国在口头上表示将派兵支援,但实际上的分歧却十分显著。欧洲表面上看似团结一致,私下里却各自怀有各自的打算。美国不愿置身于风口浪尖,特朗普摇摆不定,不愿被卷入这场纷争。我国早已明确立场:不偏不倚,不制造混乱,仅致力于劝和促谈。在这场冲突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唯有和平才是我们最坚定的底线。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