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09 05:46 点击次数:157
到了2025年夏天,中国街头多了不少“外国朋友”,有人在夜市里吃串,有人在高铁站拍照留念,还有人在便利店里琢磨着“二维码咋用来付钱”。
他们可不是专门来“探索东方古国”的,挺直飞就冲着“上分”去的,玩上几天就拍拍视频说,不吹不黑,中国比美国强多了。
这可不是哪个营销号的标题党,而是真正引发的认知大震荡,一场由144小时免签政策带来的全球真实秀场。
要说引起这场认知大震动的核心,不用多说,得提到我国的144小时免签政策。
就是那个所谓的144小时免签,整整6天的时间,哪怕是过境中国的旅客,也不用提前办签证,就能随意逛一圈。
地提点的是,这项规定可不是随便搞出来的。
2023年呢,我国现在海南进行了一番试点,没想到仅用了三个月,入境游客数就猛涨了183%,还有差不多三成的游客表示还想再来,试点的成果远远超过了预期。
2024年,这个政策就直接推开去了全国各地。
在那些免签的国家里,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差不多有50多个西方国家。
毕竟,这些地方的人长时间被媒体影响得多,对咱们中国的看法往往就有偏差。
再说啦,也有人觉得,这事儿中国是为了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
其实啊,主要不是为了门票的钱,而是想搞个“认知颠覆”——你说那么多,不如让大家亲自去看看才明白。
这招最妙的是 低成本传播:
每个到中国的外国朋友,都变成了“移动广播站”,他们在社交平台上传的短片、写的游记,比官方宣传更管用一百倍。
据携程2025年上半年统计,海外游客在中国的订票数量直接飙升了70%。
不少外国人在来中国之前,心里早就被西方媒体灌输了许多刻板看法,觉得这边“没有自由”,无论去哪儿都被监控盯着似的。
一到中国,许多外国人那原本心里的偏见就被打得粉碎了,嘴上最常说的就是:“我被媒体骗了好多年。”
有个来自美国的游客,习惯在旧金山用信用卡排队结账,到了广州一看,路边卖水果的阿姨都能靠脸部识别来收款,真是让他大开眼界。
他拿着手机不停地拍:在我们那儿刷脸啥的还得靠科幻电影里才能看到,这儿买个十块钱的芒果就能用,差距也真是大得吓人。
说起来更有趣的是,要让外国朋友排个“中国震惊榜”,前两名肯定少不了“生活爽快”和“安全感”。
说到生活中的“顺畅感”嘛,比如扫码骑共享电车,手机上一点儿就搞定;点个外卖半小时就送到家,省心又省事;甚至去菜市场买菜,也能用脸部识别直接付款,真是顺得不要不要的。
这些技术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早就习惯了,毫不新奇,可放在国外人的眼里,就觉得是“满满的高科技”了。
他们还挺惊讶的是这边的治安状况。
不少外国人在凌晨两三点还在街上溜达,看到路边店门口摆着娃娃车,老奶奶也慢悠悠地在公园散步,完全没有那种“怕安全”的紧张劲。
后来一查数据才知道,中国的城市犯罪率,连续三年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有个加拿大的朋友说:“我们那边晚上不敢一个人出去走,现在在这边凌晨吃路边摊,反倒觉得挺安心的。”
那些外国人的震惊感,最终都变成了社交平台上的“传播炸弹”,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迅速扩散。
只要哪个外国博主发个视频,说“媒体骗我”的,基本都能在短时间里火遍全网,百万级转发也不是没可能。
而且,这种来自普通人的真实经历,比官方宣传、外交声明更有说服力——毕竟谁会相信一个素人博主会“骗人”呢?
如今的状况是,西方媒体一贯的说法在这些“随手拍”视频面前基本没有立足之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着视频里的那位外国朋友,一起重新了解真正的中国。
随着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他们在网上上传的视频也变得越来越火,大家对中国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25年的调查,受访的20个国家中,首次超过了一半的人对中国持正面态度。
不少西方国家的官员都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的成长模式完全可以借鉴,而且比西方的方法更管用。”
尽管现在网络上到处都是关于中国积极的一面报道,可还是有一些“不死心”的“外媒”不停地找茬,声称中国推行开放,纯粹是为了让别人认可自己。
实际上,我们的主要目的从来都不是“争取认可”,而是真正让世人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要是没有真本事、没有底气,哪敢随意让外国朋友到处走走、随意拍照呢?
就像以前某些国家怕露出短处,都是把游客牢牢限制在指定线路上,走了指定的路。
像上海外滩那些繁华地段,或者乡村偏远的小镇,如今都敢让外国人随意逛、随意看,这种大方开放,其实就说明我们自信满满,底气十足。
随着144小时免签政策不断推进,越来越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的旅客纷纷涌入中国。
他们亲身感受到高铁的准点和高效,数字支付的普及带来极大的便利,还体验到了深夜街头的安全与舒适。不少人在逛完后直呼:“中国在生活方便程度和社会安全感方面,远比美国强太多了。”
这些真实的声音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开来,不仅让“中国落后”的黑料彻底无立足之地,也让世界再次看清了真正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