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10-10 09:24 点击次数:100
在1669年,也就是清朝康熙八年,年少的康熙皇帝依靠一群十几岁的年轻侍卫,成功地制伏了权势极大的鳌拜,从而正式开始亲自管理国家大事。据说,是五位年轻的侍卫分别出手,才使得这次行动取得了成功。这五位少年在制服鳌拜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凡的功绩。那么,这些英勇的年轻人在康熙皇帝的统治时期后来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顺治皇帝在24岁那年去世了,当时康熙才8岁。为了确保国家大事能够顺利进行,他在临终前指定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位亲信大臣,来帮助年幼的康熙治理国家。
康熙登基后,四名辅政大臣的情况各有不同。索尼年纪已大,体力和精力明显不如从前;苏克萨哈曾是摄政王多尔衮的亲信,多尔衮去世后,他站出来揭发多尔衮的过错,因此得到了顺治皇帝的信任,但在朝廷里的威望不高,很难让众人信服,索尼和鳌拜对他都不太看得起;遏必隆性格平和,没什么主见,但他有个显赫的家世背景,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孙,父亲额亦都也是清朝开国的五大臣之一,所以他能身处高位,主要还是靠家族的关系。
鳌拜因为战绩卓著,为清朝的创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在这背景下,他在四辅政大臣中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
索尼对鳌拜专权的事非常不满,但当时他已经年纪很大,身体和精力都不允许他去对抗鳌拜。苏克萨哈虽然一直跟鳌拜关系不好,但因为人气不够,也没办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至于遏必隆,他既没什么本事,又没什么主见,完全被鳌拜控制了,成了他的附庸。
随着康熙皇帝年龄的增长,鳌拜却迟迟没有把权力交还给康熙,这使得他的势力对康熙的皇位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是顺治的亲生母亲。她促使康熙娶了索尼的长子噶布喇的女儿为皇后。通过这桩婚姻,康熙与索尼家族紧密相连,并得到了索尼的大力扶持。索尼临终时,他巧妙地给鳌拜设下陷阱,提议辅政大臣将权力归还给康熙。然而,鳌拜却拒绝放手。索尼去世后,他独揽大权,迟迟不将权力交还给康熙。正是因此,康熙才下定决心,彻底铲除了鳌拜。
康熙与索尼的第三个儿子索额图商讨对策,以应对鳌拜的威胁。在索额图的策划下,康熙决定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一举铲除鳌拜。他命令索额图暗中在外招募一批忠诚的年轻人作为侍卫,到时候利用这些年轻人进行突袭,直接制服鳌拜。
在康熙挑选上三旗侍卫的时候,索额图找到了一些忠诚可靠的年轻侍卫,并对他们进行了擒拿格斗的训练。不久之后,康熙突然单独召见了鳌拜,鳌拜完全没有防备。康熙一声令下,那五位训练有素的侍卫立刻行动,很快就把鳌拜制服了。
按照民间传说,帮助康熙擒拿鳌拜的五名侍卫分别是爱新觉罗·赤哈、齐佳·明图珠、佟佳·扬古泰、黄昌顺和魏宝全。这五人齐心协力,不畏鳌拜的勇猛,他们巧妙地制服了鳌拜。四人分别控制住鳌拜的四肢,最终魏宝全骑在鳌拜的头上,成功将其完全制服。
康熙处置了鳌拜后,对几位有功之人给予了丰厚的奖赏。其中一位是爱新觉罗·赤哈,他是清朝皇族的旁支,在十七岁时就参与了抓捕鳌拜的行动。鳌拜被清除后,他被调到兵部担任郎中。之后,他的仕途非常顺畅,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大力扶持和提升。到了三十三岁,他更是被破格提拔为湖南巡抚。可惜的是,爱新觉罗·赤哈在三十六岁时,在担任湖南巡抚的职位上突然去世。
齐佳·明图珠是满洲叶赫部的一个贵族家庭的一员。在16岁时,他参与了擒拿鳌拜的行动。鳌拜被铲除后,齐佳·明图珠和赤哈一起被调到兵部担任郎中。正当康熙皇帝准备提拔他时,不幸传来他母亲突然重病的消息,卧床不起,还患上了瘫痪。齐佳·明图珠非常孝顺,决定辞去官职,回家照顾病重的母亲。
明图珠为了照顾妈妈,决定放弃自己的官位,这让康熙皇帝非常感动。为了表扬他的孝心和忠诚,康熙不仅同意他辞官,还大方地给了他五万两银子,让他能无忧无虑地专心照顾母亲。
后来,明图珠再也没有回到官场。他专心照顾年老的母亲,并用康熙皇帝赏赐的银子开始做生意。靠着康熙的表扬和帮助,他在商界做得风生水起。最终,他不仅赚了很多钱,还长寿地过完了幸福的晚年。
佟佳·扬古泰是康熙帝母亲的家族成员,在他14岁那年就参加了捉拿鳌拜的行动。鳌拜被铲除后,他一直担任京城武官。由于他在捉拿鳌拜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加上他是康熙帝母系家族的一员,所以他在官场生涯中一直受到了康熙帝的特别照顾,仕途十分顺利,直至80岁高龄去世。
黄昌顺家族出身于汉八旗,15岁时他就参与了擒拿鳌拜的行动。他的父亲黄锡衮是康熙帝信任并器重的大学士,也曾秘密参与过捉拿鳌拜的行动。为了完成擒拿鳌拜的任务,黄锡衮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儿子黄昌顺。
在除掉鳌拜之后,黄昌顺相继在刑部和户部工作,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极大认可。同时,他的父亲黄锡衮作为大学士,也深受康熙的重视。然而,这份宠爱却让黄昌顺逐渐变得骄纵,开始不守规矩。他利用职务之便多次贪污,名声变得很不好。尽管他犯了很多错误,但康熙皇帝因为记得他抓到鳌拜的功劳,没有对他严惩。最后,黄昌顺活到了73岁,安然去世。
魏宝全来自一个历史悠久的汉八旗包衣家族,在捉拿鳌拜的行动中,他是五位勇士中最年轻的,才12岁。但他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敢,在激烈的战斗中,他紧紧抓住鳌拜的辫子,迅速跳到鳌拜身上,紧紧卡住他的脖子,这才让鳌拜被制服。因此,康熙皇帝对他特别喜爱。
铲除鳌拜势力后,魏宝全转而平定三藩之乱。在这些战事中,他屡次立功,因此三藩之乱平息后,康熙帝破格提拔他为广东巡抚。魏宝全担任重要职务,却在生活作风上出现问题。在担任广东巡抚期间,他竟然与下属的妻子私通,因此遭到监察御史的弹劾。这一行为让康熙帝十分愤怒,他不仅对魏宝全感到失望,还特意写信痛斥他,指责他因一个女子而断送了前程。
康熙遇到一件棘手的事,御史举报了魏宝全,但魏宝全并没有犯什么大错,只是在生活作风上有些问题。他曾经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抓住了鳌拜,这让康熙在处理这件事时很为难。面对这种情况,魏宝全表现出了很高的觉悟,他明白康熙为了自己很犯愁,为了不让康熙为难,他主动写信,请求辞去广东巡抚的职务。
魏宝全离职后,康熙帝对他感到内疚,特意赏赐了他五万两白银,希望他以后的日子能过得舒坦。之后,魏宝全带着这笔赏金和在官场积累的人脉,进入了商业领域。凭借他的经商才能,他赚得了大量财富,与明图珠齐名,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富豪,晚年生活过得十分安逸。
这五位年轻人就是传说中帮助康熙皇帝捉拿鳌拜的侍卫。后来,著名的历史小说家二月河在他的《康熙大帝》书中,根据这五位少年侍卫的故事,创作了相应的角色。魏东亭、武丹、孙殿臣、赵逢春、狼覃、穆子煦就是这些角色的名字。
这五位少年侍卫可能只是传说中的虚构人物,历史资料中根本没有他们的身影。虽然民间故事详细描述了他们的事迹和结局,但真正了解清朝历史的人知道,这些故事可能是虚构的。
赤哈最后担任了湖南巡抚的职位,但实际上,湖南巡抚这个称呼是在雍正年间才开始使用的。在康熙年间,湖南并没有设置巡抚这个职务,当时使用的是偏沅巡抚的称呼。
黄昌顺的父亲黄锡衮,在清朝时期享有清官的好名声。尽管如此,父亲是清官并不保证儿子不会变成贪官。值得注意的是,黄锡衮的族谱中并没有记载黄昌顺的名字。
在清朝,广东巡抚这个职位从没有出现过名为魏宝全的人。即便是康熙年间,也没有姓魏的巡抚。康熙初期,广东巡抚是由康熙帝的亲信曹寅的岳父李士桢担任的。所以,关于五名侍卫帮助康熙帝擒拿鳌拜的故事,很可能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中虚构的人物。
历史记载显示,康熙捉拿鳌拜的头功属于索尼的第三个儿子索额图。不过,索额图并没有亲自参与捉拿行动,他主要负责帮助康熙制定策略,并且秘密为康熙挑选了一群忠诚的年轻侍卫。
《清史稿》里提到,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康熙早就发现鳌拜独断专行,给朝廷带来不少麻烦。因为鳌拜势力大,不好对付,康熙便挑选了一些年轻力壮的侍卫和拜唐阿玩摔跤游戏。那天,鳌拜来见康熙,康熙立刻让侍卫们把他摔倒并绑了起来。从此,康熙身边成立了专门的摔跤营,由他信任的人管理。
康熙皇帝擒拿鳌拜的记录很简短,只用一句话概括:众多少年侍卫遵照康熙的命令,突然行动,成功制服了鳌拜。史料还提到,康熙对那些帮助他捉住鳌拜的少年侍卫进行了特别的奖励,并专门为他们成立了善扑营。
康熙皇帝在抓到鳌拜后成立了善扑营,这是一支专门保护他的宫廷护卫队,虽然只有三百人,但每个人都非常忠于康熙,装备也很先进。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康熙的安全,这显示了康熙对他们的高度信任。从那以后,善扑营就成了清朝皇帝最可靠的守护者。
那些帮助康熙皇帝抓到鳌拜的年轻人,很可能后来都被安排进了善扑营。因为皇帝身边的护卫部队待遇非常好,这些少年侍卫都成了善扑营的军官,享受了很好的福利。
史料没有详细记录具体有哪些少年侍卫帮助康熙帝制服鳌拜,但确实记载,在擒拿鳌拜的过程中,索额图的作用特别突出。
索额图一开始只是宫廷里的小侍卫,后来却升到了吏部右侍郎的职位。可是,鳌拜竟然打着康熙的旗号,擅自杀了同是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这让康熙非常担心皇权受到威胁,他与鳌拜之间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最后达到了顶点。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经常和索额图密谋对付鳌拜的计划。为了不引起鳌拜的怀疑,索额图特意辞去了吏部侍郎的职务,转任为宫廷的一等侍卫。因此,康熙皇帝每次都会以下棋为借口,和索额图秘密讨论对付鳌拜的策略。
在《清史稿》里记载,当年五月,索额图主动请求卸任,转而担任了一等侍卫的职务。
索额图为了除掉鳌拜,主动放弃了高官职位,回到了侍卫的位置,这表明了他的牺牲精神。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他后来被康熙皇帝视为铲除鳌拜的最大功臣。鳌拜被除掉后,索额图很快就得到了康熙的提拔,成了大学士。之后,他的地位和权力也跟着上升,最终成为了首席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还兼任了议政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
索额图在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与俄国交涉以及征讨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等重大事件中都给了康熙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与俄国达成协议方面,索额图做出了重要贡献。《尼布楚条约》防止了沙俄进一步侵犯清朝的边境。
索额图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是康熙皇帝的岳父,还是孝诚仁皇后的亲叔叔。孝诚仁皇后的父亲噶布喇去世后,索额图就成了赫舍里氏家族的领头人。后来,孝诚仁皇后在生下太子胤礽时因大出血去世,康熙皇帝立胤礽为太子后,特意任命索额图担任辅臣。因为胤礽的地位,索额图在朝廷中逐渐掌握了很大权力,成为康熙朝初期和中期的重量级人物。
胤礽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力量也越来越大,这让康熙感到有些不安。再加上胤礽自己也经常做出一些不妥当的事情,这让康熙对他的印象越来越不好。最后,康熙认为是索额图的错误引导让胤礽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毁掉了自己多年的努力。
在1703年,康熙为了教训胤礽,严厉惩罚了索额图和他的同伙。索额图被撤职并失去了爵位,还被关押起来。康熙依然觉得不够,最后下令处死了索额图。索额图死后,康熙彻底否定了他的所有功劳,只承认他在签订《尼布楚条约》时的作用,并严厉批评了他。康熙称索额图是“本朝第一罪人”,可以看出他对这位曾经帮助自己制服鳌拜的大臣极为不满,甚至认为索额图比鳌拜更坏。
结尾
在史书里,我们很难找到康熙是如何制服鳌拜的详细记录;这些记录通常都很模糊。这是因为康熙对鳌拜的处理确实过于严厉。
鳌拜虽然是一个大权在握的大臣,但他并不是叛逆之人。他与曹操不同,他对康熙的祖父皇太极有过救命之恩,对康熙的父亲顺治也有过拥立之功,同时也对康熙本人有过拥立之功。鳌拜并没有明确的反叛行为,只是权力太大了。
康熙抓到鳌拜后,公开了他三十多项罪行,但在审问时,鳌拜表现得非常强硬。面对康熙,鳌拜默默地脱下衣服,露出了他身上因清朝开国战争留下的伤痕,还有为了救皇太极而中枪的伤口。最后,鳌拜只对康熙说了一句“爱新觉罗辜负了我”。
康熙在这件事上沉默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不处死鳌拜,而是把他关押起来,终身不得自由。同时,康熙也没有牵连鳌拜的家人,鳌拜的后代依然可以继承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