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从遣返韩国工人看美国:技术没、人懒,复兴梦要碎?

发布日期:2025-09-18 20:24    点击次数:148

还记得特朗普那波“神操作”吗?本来信誓旦旦要遣返韩国工人,结果呢?现实狠狠给了他一记耳光,最后只能无奈让这批韩国人继续留下来干活。这背后,可藏着美国产业复兴的大难题,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

特朗普为啥一开始要遣返韩国工人?大概率是想把就业机会留给美国人,讨好国内选民。可他没想到,美国制造业如今已是千疮百孔。就说汽车产业,曾经美国汽车那可是风靡全球,底特律更是“汽车之城”。但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全球化浪潮,美国汽车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量将生产线转移到墨西哥、中国等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

据统计,从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到2013年,美国失去了近85万个制造业岗位,其中汽车及相关产业占了不少。这一转移,本土工人没了实际操作机会,造车技术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逐渐流失。

再看看电池制造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兴起,电池技术成为关键。可美国在这方面起步就慢,还把大量相关产业外包出去。结果呢,美国人连造电池的核心技术都没掌握,想重振产业,却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技术缺失是一方面,美国人还不愿意进厂干活。这和美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脱不了干系。美国服务业占GDP比重长期超过80%,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收入高、工作环境“体面”,年轻人挤破头都想进去。而工厂劳动,又累又脏,收入还比不上那些“白领”工作。再加上美国社会福利体系相对完善,就算不工作,也能有基本生活保障,这就让很多人没了进厂的动力。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美国年轻人表示,更愿意从事服务业而非制造业工作。

特朗普面对这双重困境,只能改变策略,让韩国工人留下。但为了安抚国内那些不愿意干活的“红脖子”,他又编了个理由,说留下韩国人是为了培训美国人,让美国人掌握技术。这说法听起来挺美好,可现实呢?美国产业空心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需要长时间投入。而且,美国人不愿意干活的观念根深蒂固,就算有韩国工人培训,又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学习,进厂从事辛苦的工作呢?

特朗普的想法看似灵活,想通过留下韩国工人来推动美国产业复兴,可他忽略了美国产业衰落的深层次原因。美国制造业的没落,是产业结构失衡、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简单留下几个外国工人,编个培训的理由就能解决的。

如今,美国还在为产业复兴苦苦挣扎,特朗普的雄心壮志也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这不仅仅是特朗普一个人的难题,更是美国整个国家需要面对的挑战。大家觉得美国能走出产业衰落的困境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